由於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時長,身心與情緒常處在不穩定的狀態,留在家中的成員多是老人與小孩,父母親與孩子間的關係普遍較為疏離,有時一旦稍有不順便容易對孩子沒有耐心,而這樣的日常往往埋下日後悲劇的種子。
現代城市沒有家暴嗎?
資訊發達的現代,因少子化、教育制度,零體罰成為了多數現代人所達成的共識。過去提倡體罰教育的年代,雖然殘酷但確實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成長。大部分的媽媽,最初也是懷抱著「不打不罵」零體罰的理想,最後忍受不住就形成又打又罵的情況。大家都知道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也試著改善對孩子的處罰方式,最後為何還是常常演變成亂打一通的狀況呢?
接著,我們來看看數據資料了解一下台北的狀況!
很難想像被譽亞洲最宜居城市第二的台北,也有大量的家暴個案,2015年據經濟學人網站公布的世界城市安全評估排名,台灣的城市安全排名第13,亞洲僅次於日本、香港。2015年,在家扶基金會蒐集的465則兒虐新聞中,共有53名孩子受虐致死,其中未滿6歲幼兒佔了67.3%。孩子受虐原因多為家庭功能失調、照顧者情緒失控、關係失和以及身心失常。
▲Sam Rega(2016),Animated map shows the 15 safest cities in the world,from: BusinessInsider.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2015上半年有4,879位兒少遭受不當對待,代表平均每天有26名孩子受虐,其中6歲以下兒童佔了近1/4。全國家暴受害者的實際人數約為9萬6千人,日均263位受暴者。
看到這樣的數字,不曉得大家對於「家庭暴力」處置的印象是如何呢?據家扶基金會作過的各種街頭實驗,其實大家對於別人家暴的情形,多以「無視」、「阿~那是別人家的家事」等心態去面對這些事情,但事實上很多悲劇往往是這樣發生的。經由通報,其實我們的社會局有很多方式可以去幫助這些家庭,但輔導無效或嚴重一點的家庭,孩子就會先送到親戚家或寄養家庭,如果沒有合適的去處,最後就會送到育幼院去做安置。
▲家扶微電影《受虐兒去哪裡》
而在2017年3月,北市社會局首次公開製作了家暴地圖,據風傳媒記者王彥喬的報導,北市這次的分析係以「里」為單位,過去家防中心認為老舊社區如萬華、大同區的家暴案較多,但透過資料研究後卻發現,在新興社區的案例也不少,像是士林、北投、南港、內湖當中的部分「里」才是真正的「家暴重災區」!
但根據社會局的解釋,其實這樣的數據不一定是真實的,很多傳統觀念的家庭,容易將「家醜」隱藏起來,導致社會局無法察覺,而這樣的家庭數量絕不在少數,實際家庭暴力的案件恐遠遠在數據之上。
▲由風傳媒整理製作之台北家暴地圖,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後我們來看看台灣整體的數據,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05年全台家暴通報案量為6萬2千件,10年後的2015年,1年的通報數高達11萬7千件,10年增加5萬件。
看到這樣的資料,感觸應該很深,原來家庭暴力就存在於你我的身邊,或許我們都無法改變那些家庭暴力發生的事實,但我們可以從關心身邊的人做起,對待孩子我們只要多付出點愛心,生氣時多想一秒,或許「等家寶寶」的數量就可以減少一些。
等家寶寶的安心水果
>>我要贊助
>>我是小農想加入計畫
>>我想推薦需要幫助的育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