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故事-

【找回半世紀前的麥香】大城小麥不一樣的糧.新發現

  • 2017/11/08   作者-sharon
50年前,台灣中部海岸線曾種滿小麥,每到收割時期,從台中大雅到彰化大城,一條「黃金海岸線」是當地老一輩的兒時回憶。隨著進口小麥大軍來臨,台灣小麥漸漸退出市場,慢慢地,小麥從台灣這塊土地消失了。

大城小麥

▲曾經的麥浪,真的消失了嗎?


近年來,隨著台灣飲食習慣的改變,人們對「米食」的需求越來越少,許多田地都休耕了,身為彰化大城在地糧商的林世勳兄弟開始找尋出路,發現台灣人對麵粉製品的需求逐漸增加,加上政府政策的輔導,希望能讓閒置的田區轉作雜糧。

大城小麥

▲準備播種的小麥粒。
 

沒有一開始就成功的

「失敗為成功之母」,一開始,林世勳找尋有意願轉作的農友種植花生,收成不佳,慘澹收場;無意間得知臨海的大城鄉在50年前曾經是小麥重鎮,讓林大哥開始思考,或許,「小麥」會讓社區不一樣。剛開始種植時,甚麼都不懂,想根據種稻的方式種小麥,沒想到小麥和稻米的習性完全不一樣,稻米需要淹田,但水一進入小麥田區,小麥就因此死光光,完全長不出來;在社區長輩的提醒下,才知道小麥幾乎不需要水,天氣也不能太熱,有東北季風的時間,正是種植小麥的好時節。靠海的大城鄉,因為海風比較強,病蟲害比較少,大城小麥在種植時,也不會使用農藥與除草劑。

大城小麥

▲對土地友善,土地就會給予回饋。

 
小麥是世界總產量排名第二的糧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群、維生素E與膳食纖維,可以磨成麵粉製作成麵包、點心、糕點;也可以與白米混煮或是釀成小麥酒。

 大城小麥

▲小麥約在3月~4月收割。

只要撒下種子 就能欣欣向榮

小麥是溫帶地區的穀類,耐寒耐旱,野性極強。在台灣,是一季一穫,通常在每年二期稻米快要收成時,約在隔年三月份收成。種小麥十分容易,不需要插秧,也不需要除草。有兩種主要的方式:稻草覆蓋法&復耕法。

大城小麥

▲隨風搖曳的麥浪讓人心曠神怡。

 
稻草覆蓋法是在二期稻穀成熟時,將小麥隨意播種,當小麥發芽,稻米就可以收割了,將稻草直接覆蓋在小麥上,成為小麥的養分。復耕法適用於荒廢許久的土地,隨意播種後,用翻耕機稍微翻一下土,時間到了,小麥自然就冒芽了。


大城小麥

▲在稻米即將成熟時,就是小麥的播種時期,約在每年的11月份。

大城小麥
▲復耕法須將小麥播種後,再用翻耕機翻土。

      

麵粉外的選擇

為了復育台灣小麥,林大哥以「契作」的方式擴大種植面積,在找尋契作夥伴時,也會主動詢問農地的施藥狀況,找尋志同道合的夥伴。當小麥順利播種、收成後,林大哥又遇到一個難題了:小麥除了磨成麵粉外,還有其他的選擇嗎?當然有,收成後的小麥,將小麥粒稍微削去表面麩皮後,不用浸泡就可以與白米一起煮,也可以煮甜湯,小麥的口感QQ的,跟紅豆一起煮非常好吃。

       

鼓勵青年回鄉

大城小麥的林大哥希望能將社區的產業發展起來,喚回更多離鄉的青年。目前有一位青年──林浩學,回到大城,契作了十甲小麥,以黑翅鷹為農場名稱,因為友善的種植環境,讓二級保育類的猛禽回到田區,這十分珍貴難得。將採收後小麥做成饅頭,口感與風味都讓人印象深刻,意外的熱賣,一個周末,就順利賣完1400多顆的饅頭。每個周末,都可以在台北的圓山花博、希望廣場、田裡有腳印……等市集,品嘗到來自彰化大城的小麥饅頭。

大城小麥

▲用小麥做成的饅頭。


希望能以小麥饅頭當作標竿,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復耕小麥、發展農業,將台灣本土的優良小麥讓更多人認識。

大城小麥

▲歡迎來到彰化大城,認識台灣的小麥。
 

買回家好好認識→點我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