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緣分使我們相遇
一群對農業懷著不同想像的大學生,同時在 2017 年的年底報名了無毒農的「踏出校園 走入農園」計畫,並在面試之後被分配到不同的農場去。來到庭少香草園的共有六人,彼此之間有的互相熟識,有的素未謀面;有人對農務已相當熟悉,有人卻是第一次走進田裡。大家來自不同學校、不同科系,若問起報名此計畫的理由,答案也是各種各樣:
「我想為人生方向尋找新的可能。」
「我想實際走入農場,驗證課堂上所學的和實際上一不一樣。」
「我想知道現在青農在做什麼、有沒有可以互相幫助的地方。」
如此形形色色的一群人能夠相遇實在奇妙,只能說是緣分使然。這股神秘力量所牽起的不只我們六個人,還有金山的人與地,彷彿呼應著我們想與農業接觸的渴望。在金山一片臨海的梯田裡,有位青農願意帶領一群外來客去參與他的農耕生活、分享他的耕種經驗與理念,我們都叫他-庭少大哥。
由商轉農,預見香草潛藏價值
庭少大哥家住三重,從前為了分擔家計,15 歲時即出社會做土木工;之後從商,並在因緣際會之下轉行當農夫。在作物的選擇上,大哥認為,比起其他單做食用一途的作物,香草可應用的範圍相當廣泛:舉凡觀賞、飲用、驅蟲、芳香及調味,香草皆具有其商業價值。後為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更欲導入休閒產業,因此選擇在金山買了一塊條件適合的地,就此生根並開始蓬勃發展。
大哥也表示,他在投入香草以來的這五年中其實並沒有賺錢。在金山這裡,若是投入短期葉菜類,只需二、三年即可回本,但若是比較不一樣的作物,又想擴大跟觀光產業結合,最快七八年,慢則至少十年才能回本。在如此艱困的情況下,大哥並沒有退縮,而是同時將其專業往其他領域拓展,爭取生存的機會,例如擔任石牌國小的食農教育課程講師等。他說,雖然當老師真的滿不習慣,因為要面對小朋友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但他也認為,可以藉此累積經驗、增加臨場感,為日後接待團體做暖身。
聊起在金山耕種的生活,大哥分享道,金山受限於氣候以及梯田地形,老一輩的當地農民通常夏天種地瓜,秋冬種芋頭及筊白筍,常年慣行農業的作法之下,幾乎也不用除草抓蟲等,每日雞鳴而作,中午而息,十分慢活。但新一代的青農生活已經有很大的轉變,因為需要顧及的面相越來越多元,青農有著對土地對農業更大的夢想與寄望,不管在種植方法的選擇、食農教育的心力投注、後端行銷通路的串接,幾乎都是一條龍的思考與發展,需要抱著更大的熱情、下更多的苦功才能走向成功。
學習與大自然共生
庭少香草園是座持有慈心認證的農場,希望將安全的食材提供給消費者;其實,選擇有機種植的大哥並不否定慣行農法,以消費者的角度而言,慣行農業下的產物在符合法規的操作模式下也是安全的,但不可忽視的是,農藥有著破壞生態的致命缺點。大哥稱他目前實踐的農法為「半自然農法」,因為他認為真正的自然農法是不應該有任何人為的操作,但這樣的做法在經濟層面上過於夢幻,只能努力在產量與生態中間保持平衡,例如使用雜草乾燥作為肥料、用風網抗強風、用人工除草取代除草劑等,在不斷的嘗試下,試圖以對大自然最低的傷害尋得生存的途徑。
針對自然農法,大哥補充道:在幾乎不使用資材的環境中生長的作物,經適度的逆境作用下,會產生二次代謝物的累積,而二次代謝物往往能有特殊的氣味、風味甚至功效。以香草舉例,香草散發的各種味道來源皆是二次代謝物,在艱困的環境下獲得適當的照料,反而較生長在優渥環境的香草具有更濃郁持久的香味。
比想像中辛苦,比想像中豐富
這幾天,大哥教導我們鋤草、翻土、引水及使用農機等許多工作。參與上述農務及田間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實際感受了長時間工作造成的肌肉僵硬,也體悟到需看天氣工作所帶來的不便。這裡的生活顛覆了我們對農業「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印象:在作物種類多樣的庭少香草園中,這句俗語並不適用,因為那裡隨時都有作物需要照顧,全年都是大哥他們的農忙時期。我們實際體驗到的只是他們 365 天中 15 天的辛苦,如此一想,我們對農民的辛勞又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本以為只會學到作物栽植與田間管理相關知識,事實上,我們也聽庭少大哥談了許多他在其他領域中的進程與對未來的展望,例如香草加工產品的研發、在地青農共同品牌的建立,以及休閒產業的導入等。我們發現,原來從農的生活已不像從前那樣單純,還可說是相當豐富:身為一個農場的經營者,考慮的面向要多、涉略的範圍要廣,還得發展屬於自己的特色,才可能在業界走出一條活路。
打工換宿的過程中,我們不知對大哥提了多少的疑問;有些疑問因此解惑,有些卻讓我們發現它的難以解答。打工換宿不應止於假期的選項之一,它更應該做為一個契機與媒介,利用這些經驗,將農業的新視野帶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