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種兒童排便不頻繁(每週等於小於兩次)、排便疼痛或可能過度用力排便的一種疾病,以下解析嬰兒便秘該怎麼辦,如何透過飲食、補充益生菌來預防或緩解嬰兒便秘。
便秘是一種兒童排便不頻繁(每週等於小於兩次)、排便疼痛或可能過度用力排便的一種疾病,以下解析嬰兒便秘該怎麼辦,如何透過飲食、補充益生菌來預防或緩解嬰兒便秘。
嬰兒便秘原因與症狀
足月新生兒的第一次排便通常會在出生後36小時內發生,但早產兒可能會晚一些。90%的正常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會排出胎便。在出生的第一週內,嬰兒平均每天排便四次,不過取決於嬰兒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母乳餵養的嬰兒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天可能每天只有一次大便,隨著母乳產量的增加,排便頻率通常也會增加。
在生命的前三個月,排便頻率受到餵養方式和配方奶類型的影響:
- 母乳餵養的嬰兒平均每天排便3次(每週約23.2次)。
- 配方奶餵養的嬰兒平均每天排便2次(每週約13.7次),但不同配方奶之間存在差異。與牛奶配方奶粉相比,一些大豆配方奶粉容易造成糞便較硬,且排便頻繁減少,而水解酪蛋白配方奶粉則會讓寶寶糞便較稀且解便較頻繁。
兒童解便問題及分類
解便問題 | 臨床特點 |
嬰兒便困難 | 0至9個月大的健康嬰兒,需用力才能將糞便排出 |
便秘 | 健康嬰兒的糞便堅硬、大或顆粒狀 |
乳品不耐症 | 健康嬰兒,飲食含有牛奶蛋白(母乳或配方奶),解便型態為正常或稀便,伴隨肉眼或潛血和/或黏液 |
先天性巨結腸症 | 新生兒或嬰兒,出生時胎便即有延遲排出史(出生 48 小時後) 有便秘或腹脹情形,偶有腹瀉交替 直腸檢查可能會發現括約肌緊繃、壺腹部空或狹窄,和/或抽出手指時糞便會爆炸性噴射 肛門直腸測壓顯示缺乏直腸括約肌鬆弛反射 直腸切片未見神經節細胞 |
肛門內括約肌賁門失弛緩症 | 如上所述,表現和肛門直腸測壓類似先天性巨結腸症,但直腸切片顯示神經節細胞 |
預防嬰兒便秘這樣吃
當嬰兒給予補充副食品時,常會發生便秘的問題。原因為在初補充副食品時,其纖維和液體含量通常攝取不足。除此之外,乳品不耐症(乳糖不耐症)或肛裂也會導致這個問題。嬰兒若發生輕度便秘,在預防治療上,確保纖維和液體攝取足夠可能會有幫助。但是,對於重度慢性便秘,飲食中添加超過建議量的液體或纖維的效果就會變差
攝取足夠膳食纖維
對於兩歲以下的嬰兒和兒童,纖維攝取量的合理目標是每天約 5 克,這可以透過每天提供幾份蔬菜泥、水果和含纖維的嬰兒麥片而達到,大多數蔬菜和水果每份大約含有 1 克纖維,而李子和豌豆最多可提供 2 克纖維。米嬰兒精緻穀物食品的膳食纖維纖維量幾乎可忽略不計,但如果是全麥、大麥和雜糧穀物等全穀類來源,以生重20公克估算為一份的話,可提供1~2公克膳食纖維纖維。
攝取足夠液體
若嬰兒有脫水的狀況,如尿量減少、口腔乾燥、皮膚變乾、眼睛凹陷、囟門凹陷、嗜睡和昏睡等狀況,就可能是有脫水症狀,但沒有必要為了軟化糞便,讓寶寶增加超出所需的液體攝取量以下為各體重嬰兒每天需攝取的液體量:
•5 公斤嬰兒 – 每天 16 液體盎司(500 毫升)
•10 公斤兒童 – 每天 32 盎司(960 毫升)
•15 公斤兒童 – 每天 42 盎司(1260 毫升)
•20 公斤兒童 – 每天 50 盎司(1500 毫升)
注意配方奶成分
- HMO(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母乳低聚糖)
- FOS(Fructo-oligosaccharides;果寡糖)/GOS(Galacto-oligosaccharides;半乳寡糖)
- Sn-2 PA(Sn-2棕櫚酸)
在一些研究中發現,有部分的嬰兒從母乳或配方奶過渡到牛奶可能會引發便秘,如果寶寶便秘是與牛奶有關,建議進行為期兩週的無牛奶飲食試驗,可以使用大豆基底的嬰兒配方奶粉或副食品以鈣強化豆奶替代。
如果症狀有所改善,應繼續無奶蛋白飲食6至12個月,然後再重新攝取乳品(包括母乳及配方奶)。
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對於改善兒童便秘有顯著效果,尤其在增加大便頻率方面。雖然益生菌能顯著增加大便頻率,但對大便稠度的影響並不明顯。芽孢乳酸菌、嗜酸乳桿菌、乳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以及後生元,都有助於改善兒童便秘的狀況,所以透過適當使用這些益生菌,家長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減少便秘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