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社工、保育員、生輔員?想必很多民眾不太清楚這三種角色的意義及關係。其實在育幼院內是分工合作的,由社工人員將孩子安置在育幼院,接著根據年齡由生輔員或是保育員代替原生家庭照顧孩子們,扮演著「媽媽」的角色。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疼惜孩子的心是不會有差別的。
沒有血緣的媽媽─社工
社工面臨的兩難在接獲通報後,社工要先走訪家庭,評估是否需要帶離孩子。但是面對某些情緒不穩的家長,社工容易暴露在危險中,然而為了保護孩子,面對危險也不能退縮。評估後,讓社工很掙扎的是,即使知道孩子應該跟家人生活,但有些家庭情況不適合養育孩子,必須進行安置,看著年紀小的孩子們必須離開原生家庭,來到陌生環境重新適應,一雙無辜的大眼,表情似乎在說「這是哪裡?你們是誰?我要在這住多久?」內心著實不忍,無奈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只得帶離孩子。
另外,有些情況,會提出孩子一個月可以接回原生家庭住幾天,但讓社工擔心是否會帶著傳染病回來,畢竟育幼院孩子眾多,萬一有人生病容易群聚感染;且有些孩子無法回家,心裡不免想起自己的家人,即使孩子不說,也能從神情感受到,這些都是讓社工兩難也需要謹慎評估的地方。
社工甘苦談
在與信義育幼院的社工訪談中提到,這份工作很容易有挫折感,因為面對的幾乎都是未成年的青春期少年及兒童,每小時都有處理不完的大小事,光是面對孩子們的突發狀況,就能讓既定業務完全荒廢。甚至有時會有想放棄這職業的念頭,但看到孩子撒嬌、討抱抱的動作,加上還能幫助一些生活在高風險家庭的孩子,所有的回報都來自孩子們無形的回饋,便有了支持下去的動力。另外,社工也跟我們分享了小故事:
一對小兄弟(小翰3歲、小新2歲)因家暴案安置於信義育幼院,剛到的第一天,忘不了的是孩子身上穿著沾血跡的破舊衣服、臉及渾身的傷和淤青,還有孩子驚恐的眼神。
安置後幾天發現,小兄弟不會簡單的口語表達,哥哥竟還拿牙刷沾大便,弟弟甚至連哭都不敢哭出聲,只看到孩子有哭的表情!可想而知,在原生家庭裡是遭到多嚴重的暴力對待及不當的教養。
然而經過10個月的專業處遇(註1),小兄弟已經可以勇敢的表達自我的情緒,亦會言語上的溝通。在育幼院的表演活動中,小兄弟的精湛自信的表演,總是贏得滿堂喝彩!
註1:社工在了解案主問題及診斷之後,所採取解決的措施。
沒有血緣的媽媽─保育員
照顧生活起居的保育員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例如:刷牙、更衣、進食、洗澡、安撫…等等,皆需保育員媽媽看顧。
有時哄完第一個孩子,準備要哄另個孩子時,孩子又開始撒嬌討抱抱,媽媽雖然想要滿足所有孩子,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們問保育員媽媽,要照顧這麼多孩子,難道不會累嗎? 答案肯定是會累的,但是一想到孩子們,便顧不上身體的累,也要給予最好的照顧及滿滿的愛。另外,在訪談中我們好奇的問了「有曾經想過離開育幼院嗎?」然而,保育員媽媽們表示不會想離開,畢竟還有這麼多孩子需要照顧,怎麼捨得呢? 即使身體再累,也從未覺得照顧孩子「心很累」,看到孩子的笑容及轉變,什麼都值得了。
保育員真心話:「總以為孩子不懂,其實他們什麼都懂」
在育幼院每天與孩子們相處,孩子好奇心旺盛,一定會有各種疑問,心裡不免會想知道自己的家人在何處?為什麼不能一起生活…等等的問題。在面對種種問題,保育員媽媽只能用孩子們能理解的文句告訴他們:「雖然現在只能用會面的方式見到家人,暫無法生活在一起,但請相信家人很愛他們的。」
某天晚上的用餐時間,我坐在一旁陪伴著幼兒家院童一起吃著晚飯,聽到三歲
小萱開心與保育員阿姨分享今日與媽媽會面一事,其他幼兒同儕見狀也一一與
保育員阿姨分享自己有哪些家人。
三歲的小翔開心表示「我家有媽媽」、四歲的小珠靦腆表示「我有爸爸媽媽和弟弟」,當大家都開心的分享著自己家人時,只有三歲的小臻在一旁沒有笑容,說了一句「我們才沒有爸爸媽媽!」,頓時一片寂靜。其他幼兒同儕見狀反擊應道「我真的有!」「我也有!」,而小臻也不甘回應「我們才沒有!所以才來這裡」。
當下保育員阿姨見狀告訴小臻說「妳還有一個阿嬤,雖然阿嬤身體不好無法來看妳,但你要記住阿嬤是很愛妳的!」,小臻臉上才嶄露笑容說道「對齁~我有阿嬤」,並問坐在一旁的我說「社工阿姨,我什麼時候可以找阿嬤?」當下的我看著小臻說道「當你表現好有乖乖聽話的時候,我就會跟阿嬤說小臻很棒,請阿嬤再來看妳好嗎」小臻才點頭,開心吃著晚餐。
當下從保育員媽媽口中聽到這故事時,我們的內心五味雜陳,因為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何況才三歲的小孩哪會懂育幼院是什麼地方? 但現在才了解其實孩子們都懂,他們懂的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多。
沒有血緣的媽媽─生輔員
亦師亦友的生輔員雖然生輔員與保育員的工作皆是看顧孩子,但因為孩子們年齡不同,遇到的問題也會不同。
生輔員媽媽照顧的孩子年齡較大,因此常常會遇到孩子情緒問題,像是打架、吵架,甚至可能不服管教而頂撞媽媽們。受訪的生輔員媽媽提到,自身需要保持公平理性及抗壓性,才能勝任這份工作,否則孩子會因為受到差別待遇而對媽媽產生不信任感,進而帶頭搗蛋、頂撞媽媽。
面對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層出不窮的問題也曾讓媽媽萌生出「我是不是無法勝任這份工作?」尤其當孩子在校表現不佳、抽菸、打架鬧事時,「放棄」的聲音更是不斷在耳邊迴盪。但是,一想到孩子也有貼心可愛的一面,甚至會一起幫忙制伏愛搗蛋的孩子,往往便會決定堅持下去。
生輔員的工作雖然常常犧牲下班時間陪伴孩子、處理孩子大小事,導致與家人相處時間變少,但是看到孩子們的貼心舉動以及將教導運用在生活中,幸福油然而生,看在眼裡盡是感動。
不同身分,相同的愛
「早在孩子踏入育幼院那刻,就註定會有分離的一天。」受訪的保育員媽媽告訴我們,即使如此,媽媽們還是願意將孩子當作親骨肉照顧。孩子成功出養,雖然難免不捨,但想到孩子從此有了「真的家人」,便替孩子開心;即使是長大離園,也希望孩子能一帆風順,這樣的心情無論是社工、保育員還是生輔員都是一樣的。
以小天使家園為例,在孩子出養前一個月,保育員媽媽便會告訴孩子,未來的家人及家庭環境,也會有一本孩子的成長紀錄冊,裡面寫滿了祝福,希望孩子未來能夠幸福美滿的生活,即將出養的孩子雖然才2歲多年紀,但也似懂非懂,多少能明白自己似乎要離開了。最後,家園會為要離開的孩子舉辦歡送會,台上的孩子很開心大家替他慶祝,但台下的孩子明白這代表又少了一位摯友,即使難過的神情全寫在臉上,也依然替摯友開心。
孩子一抹笑顏,支持著這些沒有血緣的媽媽們不辭辛勞的付出,也因為這種無私的愛,而被孩子視為「第二個媽媽」,就像天底下的母親一樣,照顧孩子,再累都值得。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僅僅只是萍水相逢的緣分,但是愛不因身分有所侷限,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目的只有讓孩子健康快樂長大。他們是一群鮮為人知的媽媽,是育幼院孩子們的媽媽,也是與所有母親一樣辛苦的媽媽。
特別感謝:小天使家園、信義育幼院、希恩之家接受訪問。
>>我要贊助
>>我是小農想加入計畫
>>我想推薦需要幫助的育幼院